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未通过,影响当期净利润超2000万
发布时间: 2024.10.22

近期,某从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未通过,无法继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有关税收优惠的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25%,导致利润大幅下降,对当期净利润影响金额超2000万。

据统计,自2024年以来,已有近几千家企业被取消高新资格!截止目前,北京市累计15家,广东省累计96家,上海市累计293家高新技术企业被取消了资格。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按《税收征管法》及有关规定,追缴其自发生上述行为之日所属年度起已享受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这部分企业被取消资格的原因包括:累计2年未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未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在申请认定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发生重大安全或质量事故等。笔者就发生频率较高的几类原因作一简要分析:

一、技术性指标不达标

高新企业认定需要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所有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且该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目前有很多企业因专利保护力度的不足,虽然拥有领先的技术,但不愿进行公开专利申请。这导致企业缺乏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无法达到申报要求。企业应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申请专利,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不达标

《办法》规定,高新企业认定需要达到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如果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处于《办法》规定的临界值处,在申请或者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及享受法定税收优惠方面存在较大风险。这种情况需要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明确某些项目的收入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范畴,决定在具体计算时把这部分收入剔除或者保留,以免影响评审结果。

三、研发费用投入不足或构成比例异常

《办法》规定,高新企业认定需要满足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研发费用构成比例根据不同的行业、公司规模和研发项目的性质而不同。例如,软件类公司可能在人员人工费用上占比较多,因为软件企业进行研发主要靠技术人员。而制造业公司可能会在材料和设备方面投入较多,因为研发新产品需要较多的材料、燃料或动力。如果分析若某项费用占比尤其高,或者与同行业相比异常,不符合其所在行业的特点,那可能会被认定为虚假归集,从而影响高新资格认定。

四、科技人员占比不足或达不到规定天数

《办法》规定,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规定,企业科技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其中,在职人员可以通过企业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来鉴别;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高新企业认定需要准确区分生产人员和科技人员,有部分企业因为科技人员占比不符合规定而认定失败。

要准确计算研发人员的工时,首先需要在企业管理层优化人员考勤制度,以研发项目的开立、作业、结束作为一个周期,根据不同项目的研发周期计算每位员工的工时。项目结束后,如果生产人员回归原岗位则停止计算,若直接进入下一研发项目则重新开始计算。这样,即使同一员工同时参与不同研发项目,也能准确归集其研发工时。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主观方面的原因,例如,企业内部人员在申报过程中不了解最新政策,未安排足够的专业人员和时间进行系统准备,内部财务、法务、技术、人力资源等部门工作不协调,甚至在申报过程中资料缺失,资料造假等。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主观上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内部协调;在客观上补齐技术与财务短板,提升综合实力;在资料准备上注重细节与诚信,从而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成功率。我们在实务中发现,部分企业只在首次申请高新或者有效期满重新认定高新前,进行“突击式”数据收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导致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出现,进而影响企业高新身份的申报和维持,导致资格申报失败或者取消的不利后果。

版权说明

本文为明税研究中心原创内容,若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关注【明税】订阅更多内容。

明税公众号

回到顶部